山友户外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923|回复: 0

溪谷活动伤害类型(溯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0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溪谷活动伤害类型(溯溪)
林佑骏
  曾任:国立空中大学台中登山社社长
  现任:彰化县登山协会溯溪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山难救助协会理事
  

  前  言

  综观人类的文明发展,无不以溪流为起源,因此人类与溪流的关系,自古以来即相当之密切,就以现代文明社会而言,溪流依旧扮演着孕育人类的重要地位。也由于人类长久以来依赖河流生存,因此难免会有一些溪谷伤害发生,而其伤害类型也因各地族群所居住的地理环境、气候、社会、经济、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就针对近年来与登山界互动较为密切的溯溪运动为主题向各位报告,又因个人接触溯溪运动不久,溯过的溪流也屈指可数,因此无论在技术或经验上都还在学习阶段,所以在内容上有所疏漏、错误或不适当的地方在所难免,还请各位前辈、先进不吝指正。
  台湾的溯溪运动乃是于民国七十一年由日本大阪草鞋会茂木完治先生所引进。而于民国七十二年由彰化县登山协会黄孟宗老师创立国内第一个溯溪团体‘彰化溯溪俱乐部’,两年后中华民国山岳协会亦成立‘台北溯溪俱乐部’,共同推展台湾的溯溪运动。
  若是要将台湾溯溪运动勉强分阶段的话,则大略可分为引进期、推展期、扩张期、颠峰期及衰退期。自日本人开始来台溯溪至溯登台湾的旧五岳为止,可说是为引进期,此期主要是以台湾的溯溪前辈由启蒙到完全吸收日本的溯溪技能及观念为重点。而从国人陪日本队完成台湾旧五岳溯登后至今,可说是已进入了推展期。几年来在溯溪前辈的不断推展之下,台湾的溯溪人口也急遽的增加,因此有心从事溯溪运动的山友,也开始在探讨溪谷运动的伤害与预防,如中华民国山难救助协会每年都会定期的举办溪谷搜救训练,借由各界的经验与技术交流,期能将溪谷运动伤害减至最低,让台湾的溯溪运动更趋成熟。

  第一章 人为因素造成的伤害
  人为因素造成的伤害大致可分为因技术、经验不足所造成的伤害及因人为疏忽所造成的伤害两种。此两种伤害又往往相互影响,也就是所谓的疏忽,有时是因个人或团体的技术及经验不足所造成的,相同的,经验、技术及个人的心态也常引发疏忽而造成伤害。常见的人为因素造成的伤害有:坠落、溺水、滑倒、误入支流、密丛迷途、失温及其它外伤等。

  第一节 坠落或滑落
  坠落或滑落原因相当多,以下介绍几种较可能发生之种类。

  一、于岸边攀爬或行走时滑落
  原  因: 大多为岩石湿滑,无良好之把手点及踏足点。
  因应方式: (1) 选择良好牢靠之把手点及踏足点。
  (2) 运用器材辅助确保通用。
  (3) 避开湿滑困难路线,采行小高绕方式通过。

  二、高绕时坠落
  原  因: 会采行高绕大都是遇到困难点,如瀑布、大深潭等,而往往在瀑布、深潭两旁大都为陡峭的岩壁,因此高绕时很容易发生因攀爬而坠落,所以瀑布高绕是溯溪活动中,相当危险的因素之一。
  因应方式:(1) 高绕时尽可能退回下游一段距离,在两岸较不陡峭之地型再行高绕。
  (2) 高绕时应注意把手点及踏足点是否牢靠。像枯枝及松动之岩石都是相当危险的。
  (3) 高绕下切时,必须注意因失去平衡而坠落,尤其是背着重装高绕时。
  (4) 必要时最好做绳队确保。

  三、攀登坠落
  原  因: 溪谷岩壁大都湿滑不易找到良好之把手点及踏足点,且因穿着溯溪鞋对攀爬并不甚理想,因此增加其困难度。攀登可分为上攀、下攀及横攀,溯溪最常采用的是上攀及横攀,而其中又以横攀最为常用。
  因应方式: (1) 攻击手应卸下不必要之装备以方便攀爬。
  (2) 先观察研拟最安全可行之攀爬路线,必要时可用望远镜观察把手点。
  (3) 利用器材及绳索确保通过,必要时应使用岩钉、岩契、马蹬或钻打膨胀锚桩加以确保。
  (4) 固定点架设距离不可太长。
  (5) 退回下游采行高绕。
第二节 溺水
  溺水是溯溪活动中最可怕的伤害因素,当一个人溺水时,其它人员必须赶紧采取救援行动,而无太多时间加以研讨如何救人,因此溺水救援应于平时即加以演练,并有一套模式,待真正救人时则可马上采取行动,而不会不知所措或用错方式影响到救人的时效。
  当将溺水者救起后,若发现溺水者已无心跳呼吸,应先以C.P.R心肺复苏术给予急救,并尽速的送医院观察,在将患者送医途中应注意其保暖及避免患者于途中二次溺水。若救起之溺水者仍意识清醒,则先让其休息观察有无异状,再行决定是否继续往前溯,若是患者咳嗽不止,应先送医检查,以免肺部引发感染。

  一、因坠落滑落而溺水
  原  因: 请参考第一节各项之原因。
  因应方式: (1) 抛绳给落水者,将其拉出。
  (2) 利用钓杆或树枝将其拉出。
  (3) 救援者先以绳索确保,再入水救人。
  (4) 平时练好泳技,可自行脱困。
  (5) 不谙水性者可穿着救生衣。
  (6) 横攀时固定点距离不可太长,以免坠落时落入水中溺水。
  (7) 尽可能以器材救人,而不要空手入水救人。

  二、卡绳溺水
  原  因: 当攻击手泳渡时,因确保绳给绳太松,而被水流卷入石缝中卡住,使攻击手动弹不得而溺水。
  因应方式: (1) 确保者不可将确保绳给绳太松。
  (2) 确保者可将确保绳拉高,使其尽量离开水面,除可避免卡绳外更可减少因水流冲击绳子所产生的阻力,以方便攻击手泳渡。
  (3) 由另外一位伙伴做自我确保,然后沿着第一条绳索至溺水者处,将第一位攻击手确保,再解开原先之确保勾环拉回岸上。
  (4) 攻击手自我解除确保,然后顺着确保绳游回岸上。

  三、横渡急流溺水
  原  因: 一般急流水位于大腿时即不易通过,容易被冲倒至下游落差深潭溺水,因此急流横涉之选择点及确保相当之重要。
  因应方式: (1) 水位不是很高时,可以二人或三人一组,以搂腰互抓背包带或吊带方式,面向对岸缓缓而行。此法优点乃水的阻力增加不大,但抵挡水的力量则由两只脚增加至四只脚或六只脚。
  (2) 避免在太靠近落差点的上游横渡,因万一被水冲下落差,将不易将人拉上来。
  (3) 若横渡点无法远离落差,则应架设一条固定绳绷紧,再用一条拖拉绳做双绳确保流星法。
  (4) 攻击手横渡时可利用双绳,一条固定于上游,其长度以可横渡至对岸,但又不至被冲下至落差点,另一条则与第一条形成一大角度,这样攻击手可利用第一条固定绳做钟摆方式通过,第二条活动绳则万一攻击手失败时,确保者可将其拉回岸上。
  (5) 若攻击手被冲至落差点溺水不易拉回时,则可适下游溪况自我解除确保游至下游岸上。
  (6) 水流不是很急时,可利用手杖于下游处协助通过或以手拉手方式协助通过。

  四、因漩涡及回流而溺水
  原  因: 溪谷中的漩涡可能发生于落差点的上方,因溪床上的大石头下有大缝隙,使水流由大缝隙流出,若人溯行于其间,可能会被卷入水下石缝中而无法脱困相当危险。回流大都位于滑瀑或急流落差下的深潭,因下游有岩石挡住,使水流不畅而产生回流现象。
  因应方式:(1) 若见水不是由水面上流至下游,而是由岩缝流下则应避开此路段,以免被卷入漩涡。
  (2) 跟随较细心有经验之老手,可及早判断出漩涡、回流,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3) 误入回流可用器材或以人确保入水救援,将可轻易的将人拉出。若误入漩涡则救援工作将较困难危险。
  (4) 某些漩涡及回流都可从水面上的落叶或水流观察判断,溯溪者应多加观察以累积经验。

第三节 跌倒、滑倒
  跌倒或滑倒为一般溯溪中最常见之伤害,虽造成的伤害不大,但有时也会因此影响到动作的协调性,而造成再次的跌倒。而个人的技术、平衡感、踏足点的选择。及溯溪鞋的良莠都是重要的关键因素,而溯行时有时也可能因队友的疏忽,造成的碰撞而使身体失去平衡而跌倒。

  一、跳石动作造成的滑倒
  原  因: 溯行途中常因踏足点距离太长,而需以跳石方式方便通过,在跳跃着地时因石头光滑造成重心不稳而滑倒受伤。
  因应方式: (1) 需做大动作跳跃时,尽量以四肢着地方式来增加身体的平衡。
  (2) 选择较干燥不易滑之岩石当落地点。
  (3) 避免不必要的跳石动作,宁可改行其它踏足点或涉水而过。

  二、溯行于一般路段造成的滑倒
  原  因: 在许多平缓简单之路段,仍常见许多人滑倒或跌倒,其原因大都为漫不经心及踏足点之选择不当。
  因应方式: (1) 溯行时应选择较不易滑之踏足点,如岩缝、岩棱、粗糙岩面、干燥岩石、水花下石头、水下细石子及沙面。
  (2) 避免行走于水淹得到,太阳也晒得到的石头,因此种踏足点最容易滑倒。
  (3) 许多倒木皆相当光滑,行走时需特别小心。
  (4) 于光滑地型及落差地型尽量将重心放低,尤其是往下溯时。
  (5) 于落差地型尽量互相协助,可运用大腿、肩膀、双手、背部甚至头部协助队友上下落差。
  (6) 于光滑地型可用绳圈或拉手来协助较弱队员通过。
  (7) 利用树枝当手杖来协助平衡。
  (8) 即使溯行于平缓溪谷,亦不可掉以轻心。

  第四节 误入支流
  原  因: 长程溯行或初次溯行之溪谷常因路线不熟,在大高绕时误入支流,而偏离溯行之路线。虽不致于造成伤害,但却平白的浪费许多体力与时间。
  因应方式: (1) 高绕时不可偏离主流太远。
  (2) 随时观察主流所在的山谷方向。
  (3) 高绕前先研判地图及高绕路线,若地图上有显示支流则应特别注意。
  (4) 随时对照现地是否吻合。
  (5) 一经发现误入支流,应设法回到主流,以免偏离预定路程。

  第五节 密林迷途
  原  因: 溯行时于大高绕或要上岸走密林溯登山顶时,常因无任何路迹及视野不佳而造成迷路其可能造成体力消耗、粮食不足及心理上的恐惧。
  因应方式: (1) 高绕时应以地图、高度针、指北针、角度尺经常对照现地,可运用合流点、尾棱、大转折点、峡谷、大落差、崩地、山头、鞍部甚至高压电塔做为判断之依据。
  (2) 携带通讯器材与外部联络。
  (3) 若于树丛里,可借由爬到树上高点观看远处地型,确认所在位置,唯需注意爬树安全或用绳索确保。
  (4) 避免摸黑赶路。
  (5) 只要人员安全装备齐全,则迷途并不可怕,因人还是站在地球上,只是换个点而已。切勿慌张乱闯,以免受伤及不必要的体力消耗。

第六节 失温
  当队伍中有人身体不停的颤抖,这就是失温的前兆了,此时应立刻给予保温及补充热量。
  溯溪因长时间浸泡于冰冷的溪水中(高海拔溪谷,水温常降至十度以下),因此很容易造成失温或肢体末稍冻疮,又加上湿冷效应,当山谷的风吹来,很容易带走大量体温,造成失温或增加体能消耗。
  因应方式: (1) 选择保暖性佳不易挂水之衣服穿着,一般登高山所穿着的排汗衣是不错的选择,另外裤子可选择舒适不易挂水的混纺运动裤。
  (2) 近来有许多溪友将潜水用的防寒衣拿来做溯溪衣着,实在是不错的选择,因其不但保暖不挂水且具有浮力,对于溯行时的小擦撞亦具有保护的作用;但其也有缺点,一般在大高绕时即无法穿着闷热的潜水衣,必须将其放入背包,但潜水防寒衣体积,既大又重实在有点不方便打包,因此潜水防寒衣于溯溪活动之适用性则有待溪友们自行斟酌。
  (3) 溯溪若觉得寒冷或山谷有风,可将风衣或雨衣穿着在外,减缓体热流失的速度。
  (4) 带保温瓶或糖果干粮,随时补充热量。
  (5) 长时间休息可用毛巾将衣服身体稍微擦干。
  (6) 煮食热饮或姜汤驱寒。
  (7) 利用炊事时间升火取暖。
  (8) 长途溯行尽量行走于岸上,避免身体泡水。

  第七节 其它外伤
  溯溪时因个人的经验、技术、警觉心及环境的因素,可能造成各种不同的外伤,包括:擦伤、撞伤、割伤、刺伤等,因此急救包药品的内容可能与登山不尽相同,应视实际需要而定。

  一、擦伤、撞伤
  原  因: 可能因攀爬滑落或坠落及溯行时滑倒所引起。擦伤一般均较轻微,可能只是皮肉之伤,但亦会引起伤口感染,因此仍不可忽视。撞伤则差异较大,轻者皮肉红肿,重者可能造成骨折及器官受损。
  因应方式: (1) 大略与本章第三节之因应方式相同。若有受伤者除给予适当治疗之外,应考虑队伍是否继续前行或折返。若有重伤者应尽速送医或求援,并注意其保暖。
  (2) 穿着防滑手套、护膝、护肘、护小腿可减轻因擦撞所造成的伤害。除了露宿休息或特殊情形,安全盔不可轻易脱下。

  二、割伤、刺伤
  原  因: 造成割伤、刺伤的原因,可能是锐利的岩石、芒草、树枝、箭竹、有刺植物等。
  因应方式: (1) 避免穿着短袖短裤溯溪。
  (2) 穿戴手套可避免手部被割伤及刺伤。
  (3) 高绕密林或箭竹,可载上防护眼镜或泳镜保护双眼。
  (4) 高绕密林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山友户外网

GMT+8, 2024-12-22 01:50 , Processed in 0.23275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